朋友圈发什么最有好感度

朋友圈发什么最有好感度

1. 这类朋友圈,爱看,请多发!朋友圈内容千千万,你是否也好奇,什么内容最吸引人呢?根据大家的回答,最受欢迎的类型(从高到低)分别是:生活日常、旅行见闻、美食分享、心情感悟。

● 生活日常

一打开朋友圈就能随机掉落“碎片生活”——精心拼接组合的图片,配上可爱的文案,琐碎却洋溢着生活的小确幸。谁看了不感叹一句:“朋友圈艺术家”竟然就在我身边!

旅行见闻

Ta们永远在路上,点开Ta的朋友圈,像是翻开了一本旅行记录:这一趟旅行收获了什么轶闻趣事,哪家的美食最地道,拍照摆什么姿势最出片,哪里值得再去一次。在点亮一个个城市的旅途中,人生体验拉满。变的是IP,不变的是永远年轻的心。跟随他们的朋友圈,足不出户,也诸事可赴。

● 美食分享

比旅游美照更让人兴奋的是什么?是美食九宫格!爸妈看了就放心的每日三餐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、冬天的第一顿火锅、热腾腾的烤红薯烤板栗、周末打卡一顿漂亮饭……

● 心情感悟

还有一群特别的人,Ta情感充沛,情绪细腻,能在每一片泛黄的落叶里嗅见秋天的气息。一两张简单的配图,洋洋洒洒的记录,是他们表达对世界的热爱的独特方式。对他们来说,“写下来”比“被看见”更有意义。

2.. 让人讨厌的朋友圈,都长什么样?● 满满负能量

在“朋友圈哪些因素最容易引人反感”问题里,近1/3的人选择了“发布负面情绪或抱怨”。

Q:朋友圈哪些因素最引人反感?

先不说刷朋友圈就是为了放松,点开看到一长串的吐槽宣泄,真的很破坏心情。

除此之外,情绪很容易互相传递。就像课堂上有人打了个哈欠,就会激起周围人的一连串困意。面对他人的情感宣泄,大部分人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,“感同身受”,产生难过、愤怒等一系列情绪。但问题就在,同理心是一项消耗巨大的心理活动。每个人所能付出的情感精力都是有限的,每看见一次负面信息、每安慰开导一次别人,都是对自己的消耗。时间长了,身体就会下意识对这类信息“避而远之”。

● 谣言 / 广告

谣言带来的杀伤力超乎想象。要强调的是,在朋友圈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或谣言的,属于违法行为:根据我国刑法第291条:“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……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3年—7年有期徒刑。”

除了谣言,刷屏的推销广告也让人厌烦。建议不爱看的小伙伴果断屏蔽!

● 炫耀

回答中,35%的人对“过度炫耀或夸大其词”表示反感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刻意炫耀的朋友圈,都让分享变得不再纯粹。真正吸引人的,是分享背后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热爱,这远比虚无缥缈的优越感更重要。

3. 朋友圈,年轻人的社交局● 精心对待每一条朋友圈

关于“发朋友圈前的准备”,90%的人表示会“精心挑选图片视频、仔细斟酌文字描述、考虑受众反应”。

Q:发朋友圈的准备?

拍照→后期加工→选照片→编辑文案→选择可见范围/定位→最终发布,当代年轻人发朋友圈前的准备流程,慎重程度堪比洗澡选歌。

● 他人的评价对我有影响

你会因为朋友的评论/反馈而删除或修改朋友圈吗?

Q:你会因为朋友的评论/反馈删除或修改朋友圈吗?

40%的人选择了“从不”,坚持“我就是我,颜色不一样的烟火”,36%的人偶尔有些小动摇,对此小编想说:人无法完全摆脱外界的评价而活着,而且发朋友圈的行为本身就面临“被评价”的风险。给予外界评论以适当的关注,但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。

4. 年轻人,开始“集体出走”朋友圈关于“发朋友圈后,最期待得到什么反馈?”的问题,76%的人希望收到点赞评论,只有19%的人没什么期待。

Q:发朋友圈后,最期待得到的反馈?

这不难理解,几乎所有的分享欲都建立在有回应的基础上,被看见,被关注,是人们感到被认可和收获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。

有网友戏称:“你点的是赞,我点的是人情世故”。精确到“连点”还是“跳赞”,标点表情的使用是否到位,“朋友圈背后的人情世故”击退了许多纯粹为了分享的人。

相关推荐

《春意红包》“上桌”春晚,拿捏住了谁?
365速发app下载平台注册

《春意红包》“上桌”春晚,拿捏住了谁?

📅 07-05 👍 521
其他品牌推荐📚
365bet的网站是多少

其他品牌推荐📚

📅 06-30 👍 257
【独家】松鼠Ai合伙人梁静:计划三年内重启上市
365bet的网站是多少

【独家】松鼠Ai合伙人梁静:计划三年内重启上市

📅 06-28 👍 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