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很少。
晏殊被貶過。因寫李宸妃(宋仁宗的生母,傳說中狸貓換太子的李妃原型)的墓誌等事,遭到蔡襄等人彈劾,被貶出京城,外放太守。
高適被貶過官,因為營救李白,被小人進讒言,高適有詩記這件事,“小人胡不仁,饞我成死灰”。後來,高適得罪了大太監,又被降職。晚年越做越順。
蘇轍的貶官就更厲害了。高太后死後,新黨上臺,蘇轍隨著蘇軾等舊黨一起被貶官幾十年,差點沒整死。
一、倒是王安石,沒有貶官。他是在宰相的位置上,兩次光榮退休。儘管是政治上的大失敗,卻不曾叫貶官。
李白也沒有被貶官。他根本不參加考試,直接當了接近天子的翰林學士,三年後也是光榮退休。後來加入永王的部隊當參謀,直接被判了死刑,改為流放,這也不叫貶官。
柳永,不曾貶官。他早年被宋仁宗在科舉考試中除名,不許參加考試。後來改名柳永再次混進考場,考上了,此後被皇帝察覺,很不喜歡,卻也不曾貶官,因為這皇帝是宋仁宗,心地仁厚。
二、陶淵明,小小縣令,自動辭職。沒有被貶官。本來就是縣令,再貶能貶到哪裡去?
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是,一生只做了一些小吏,談不到貶不貶。
清代詩人著名袁枚,早早就自動辭職回家。
三、屈原,直接免職流放,也不算貶官。
陸游也是,多次被罷官,直接打回老家,不曾享受貶官待遇。
四、還有一些人一輩子沒做官,當然談不上貶官。賈島,李賀,李清照,姜夔。還有著名的唐伯虎(唐寅)。
五、那麼,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做官一路向上,不曾栽過跟頭的著名詩人呢?
有。清代的沈德潛。
沈德潛在清代詩歌理論上是一派之祖,主“格調說”。算得上是著名詩人了。生前名滿天下,官位煊赫。
沈德潛滿腹才學,卻四十多年屢考不中,六十七歲才在乾隆四年(1739)中進士,從此躋身官宦,乾隆七年(1742),授翰林院編修。次年遷左中允。累遷侍讀、左庶子、侍講學士,充日講起居注官。
乾隆十二年(1747),命在尚書房行走,又擢禮部侍郎。乾隆十三年(1748),充會試副考官,以原銜食俸。乾隆十六年(1751),加禮部尚書銜。
其間曾為父母乞誥命,乾隆給三代封典,並賜詩,其中有句雲:“我愛沈德潛,淳風挹古福。”侍郎錢陳群在旁唱和曰:
“帝愛沈潛德,我羨歸愚歸。”賜詩與和詩中巧妙地嵌入沈德潛的名“德潛”、號“歸愚”,一時被傳為藝林盛事。他70歲時,乾隆皇帝召其討論歷代詩源,他博古通今,對答如流,乾隆大為賞識,稱之為江南老名士;並對大臣們說:
“我和沈德潛的友誼,是從詩開始的,也以詩終。”後乾隆又為他的《歸愚詩文鈔》寫了序言,並賜“御製詩”幾十首與他。在詩中將他比作李(白)、杜(甫)、高(啟)、王(士禎)。
沈德潛77歲辭官歸裡,屋居木瀆山塘街,著書作述,並任蘇州紫陽書院主講,以詩文啟迪後生,頗得讚譽。後獲特許,在蘇州建生祠,祠址在滄浪亭北的可園西側。
乾隆三十四年(1769),沈德潛去世,終年97歲。追封太子太師,賜諡文愨,入賢良祠祭祀。乾隆還為其寫了輓詩,以錢(陳群)沈二人並稱“東南二老”,極一時之榮。
不過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,江蘇東臺縣發生徐述夔詩案。已故舉人徐述夔所著《一柱樓集》詩詞被認為悖逆朝廷,引起一場文字獄,沈德潛因生前在書中為徐寫傳而受株連。乾隆大怒之下,親筆降旨追奪沈德潛階銜、罷祠、削封、僕碑,沈氏所有榮華頃刻之間化為泡影。
不管怎麼說,沈德潛生前不曾貶官。死後一擼到底,也許是上天也妒忌這個著名詩人裡沒有被貶過的特例吧。